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奠定学生的管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该门课程也是国内外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起步期(1985——1990年)。从1985年我院招收工业管理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教学计划中就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在该阶段,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狭隘,主要侧重于工业企业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授课对象仅限于管理工程或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方式限于课堂理论授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知识单向传授。
第二个阶段:探索期(1991-1997年)。从1991年开始,我院该门课程逐步进入新的探索阶段。首先,加大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数,理论课程80学时;其次,不断选择合适的教材,曾经使用过中国人民大学杨文士、张雁主编的《管理学原理》教材,西南财经大学的李星宇等主编的《现代管理学原理》教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黄津孚著的《现代企业管理原理》教材;再次,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第三个阶段:发展期(1998-2003年)。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了新的专业目录修订,我院的管理工程专业改为工商管理专业,同时,人才就业市场形势也在发生变化。我院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两个专业坚持“按专业招生,按学科培养,按方向分流,按需求择业”的办学指导思想,打通了工商管理与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使得这两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实现基本统一。该课程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一些变化是:一是教师队伍数量增加,同课程教师之间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二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重视,围绕课程教学设计了很多旨在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课程认识实习的实施,企业家论坛的开辟,课程调研等;三是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教学中逐步推行案例教学法,增加课堂讨论课时的数量,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四个阶段:完善期(2004-2006年)。从2004年起,该课程进入完善阶段,同时课程的建设水平也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首先,本课程教师拥有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激发了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投入热情;其次,师资队伍的人数、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大幅度改善;第三,课程教学组织体系严密规范,建立了试卷库、案例库、习题集,建立了课程首席负责人制度与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第四,加快推进多媒体教学的力度,从电子教案,电子讲义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信息量;第五,第二课堂进一步丰富,增加了学生专题报告会、学生课程知识竞赛项目,并形成了本课程扩展的教学环节;第六,重视教材建设,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通用教材且为获奖教材,并组织人员参与国家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的教材编写工作。
第五个阶段:提高期(2006-现在)。2006年该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后,淮海工学院进一步重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建设,并继续加大对该课程的投入。本课程团队成员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学历结构与教学水平,进一步探索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课程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本课程最主要的特色
本课程最主要的特色是目标围绕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运用请近来与走出去的办法,训练学生的管理思维,培养学生对管理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化课程特色上,我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2)举办企业家论坛已经成为制度;(3)案例库建立与案例教学法的采用;(4)课程教学中安排的专题调查与学生专题报告会;(5)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周的课程认识实习;(6)举办管理知识大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7)布置课程小论文,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8)课程授课外穿插教师的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管理学前沿发展动态;(9)建立学生社团组织,成立未来管理者协会,指导会员参与企业管理的问题调研。
·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本课程与省内外同类课程相比,在课程建设上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因而也决定了本课程在省内乃至国内同类课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课程具有比较优势的地位。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管理学》或《管理学原理》,一般都是具有管理博士点的学科,他们在课程建设上突出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师资队伍的高端化,他们的课程授课教师在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上,在科研项目、高级别的教学成果、高级别的教材建设上都比我院管理学原理课程师资队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的课程建设旨在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在实践教学上,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采取独特的发展思路与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并长期坚持下来,这是其他重点高校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不太愿意做的,也是很多普通高校的同类课程教学还未做的。例如,我们在强化特色上的九大措施很多是其他同类课程没有采取的。
·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旨在阐述组织的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管理总论篇,包括内容有四章: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管理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二部分为计划原理篇,包括内容有二章:管理决策;计划原理。
第三部分为组织原理篇,包括内容有三章:组织设计;组织运行;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四部分为领导原理篇,包括内容有二章:领导;沟通。
第五部分为控制原理篇,包括内容有一章:控制。
第六部分为创新原理篇,包括内容有一章:创新。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主要教学环节,以及第二课堂辅助教学环节。理论授课学时为64课时,实践教学为一周时间,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灵活。理论授课中的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按照组织管理活动的职能流程来组织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上遵循整分合的思想。教师首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内容全貌、课程学时安排、使用的教材与参考书、主要教学环节、以及考核方法等作出介绍,然后,分别对本课程的十三章内容进行讲解,在课程内容结束阶段,教师要进行课程内容的总体回顾。实践教学内容上采用请近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课程认识实习。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
丰富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特点的课程,其课程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绝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必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实践。通过设计多样性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管理应用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教学条件
(1)使用的教材。
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是由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等教授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印刷。该教材获得过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以及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教学团队积极从事教材建设,2004年,主审、参编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管理学》教材,这是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而编写的一本通用教材。
(2)主要参考资料。 课程在教学中,还为学生指定教学参考书与其他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参考书包括周三多、陈传明等教授主编的《管理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遴选为21世纪规划教材。孔茨的《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斯蒂芬·P·罗宾斯的《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名著也被推荐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包括精读几部管理学名著,如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八十年代之后曾陆续出版的一套《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如[美]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法]H.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美]H.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美]P.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管理的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美]丹尼尔.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孙耀君的《管理学名著选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也是推荐的教学参考资料。以上课程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在学院图书馆中均可借阅。除上述教材外,本课程同时向学生提供大量扩充性、相关性学习资源。向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文库、企业管理案例、企业网站资源等。这些教学和辅助手段,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领悟。
(3)网络教学环境。
从2003年起,本课程就已经列为淮海工学院精品建设课程,2006年又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通过多次的加强建设,该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网络课程和课程网站也趋完善,为管理学原理课程提供了最先进、最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总体安排:
《管理学原理》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或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学生第一次接触管理类知识,课程以介绍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程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课程认识实习、课程小论文、课程专题调研与报告、课程作业、课堂提问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是:本课堂讲授占课程比重的70%,案例分析、课程认识实习、课程小论文、课程专题调研与报告、课程作业、课堂提问等教学环节占30%。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采用统一教学大纲。讲授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讲深讲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拓宽知识面,注重管理学科整体知识架构的建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每次课后,总是让学生带着一个问题下课,让学生回去思考研讨,自己找出答案,下次上课时让学生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目前,该课程正在试行“1+1”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应用能力的专题授课内容,由我院从企业中聘请的有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来授课,广大学生对该项教改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案例教学:
本课程案例教学一共有5个案例。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分析案例的方法,加深对部分关键知识的理解。案例的选取主要是本课程收集的案例库中,讲到相应的章节,就向学生推荐应该阅读的有关案例。
专题调查与报告:
教师布置企业调查专题,如企业文化、组织变革等实际课题,让学生形成调研小组,到本市企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后,再组织召开学生专题报告会,就调研课题相互交流。
课程小论文:
课程教学中,布置2-3篇课程论文,让学生学会论文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表达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手段:
本课程所有授课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向学生介绍辅助性学习材料、企业网站等丰富学习资源。
辅助手段:
我们举办的企业家论坛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的目标是2年内实现百名企业家进课堂。我们学生成立的未来管理者协会成为学院优秀社团,学生举办的“经管学子”刊物在淮海工学院都很有影响力。此外,学生会经常邀请菠菜广告投放平台教师、校外经理人来做报告。学生利用寒假或暑假开展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参与人数在全校位居首位。通过开创这些辅助教学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了解管理实际问题,提高管理技能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教学效果
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建设,在本课程师资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本课程教学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第一,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很高,对授课教师设计的每项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都感兴趣,在本课程的课外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第二,学生热衷于深入企业,深入社会开展专题调研,并举办专题报告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第三,2005年,我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管理学原理课程之后,积极投身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他们以连云港市民营企业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调研成绩,其研究报告在获得学院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的基础上,首次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第四,2006年我系学生在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管理学课程考分较以往年份有了较大提高。第五,学生、校内同行、校外同行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建设成果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课程网站链接:http://study.hhit.edu.cn/CourseGroup/CourseList.aspx?CourseListID=90 |